A. 如何评价电影《波斯语课》
犹太囚犯假装成波斯人才逃过一劫,纳粹军官却要求他教自己波斯语,如此“高概念”的设定,为该片带来强烈的戏剧张力。绝境之下,犹太囚生造了一门语言,每个单词都借用被囚同胞的名字,历史的沉重感由此而生。
一段极不平等的对立关系,随着“波斯语课”的展开,转化为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、师徒之谊。观众的同情心开始在两个不同阵营间摇摆不定,这份短暂的温情最终还是被历史的正义敲碎。影片再现了二战历史的沉重与荒谬,饰演犹太囚犯的纳威尔·佩雷兹·毕斯卡亚特在英、法、德等四种语言间自如切换,令人赞叹。(《环球银幕》评)
(1)电影波斯语课好看吗扩展阅读
《波斯语课》是瓦迪姆·佩尔曼执导的战争剧情片,拉斯·艾丁格、纳威尔·佩雷兹·毕斯卡亚特主演,于2020年2月22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映,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。
该片改编自沃夫冈·柯尔海斯受到真实事件启发所著的短篇小说,讲述了年轻的比利时犹太人吉尔斯为求活命,假冒波斯人为集中营的军官科赫教授波斯语,二人之间产生不同寻常的友谊的故事。
2020年,2020德国五湖电影节,五湖电影奖,《波斯语课》,入围。
第65届巴利亚多利德国际电影周,何塞·萨尔塞多最佳剪辑奖,Vessela Martschewski,获奖。
B. 如何评价《波斯语课》这部电影
1942 年,吉尔斯(纳韦尔·佩雷斯·比斯卡亚特饰)在一辆运送犹太囚犯的卡车上为一本波斯诗歌书换了一份三明治。似乎很奇怪的交流,但他同情一个饥饿的俘虏。几分钟后,当卡车停在森林里,每个人都被枪杀时,他得到了奖励——除了吉勒斯有声称是波斯人而不是比利时人的脑电波,希望它能救他一命。
在一部语言扮演重要角色的电影中,锤击结局都是关于单词的。它们还有助于抹去故事中更不可能的方面的记忆,相机集中在比斯卡亚特脆弱的特征上,证明了他一直接近死亡。与《扫罗之子》等电影的无情混乱相比,波斯课是对大屠杀的更传统描述,令人窒息的气氛和持续的紧张肯定被忽略了。
C. 《波斯语课》这部电影为何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
电影中故事的构思非常精彩,可以说是每一个画面和转场都让人觉得惊心动魄。通过描绘军营中的德国士兵对犹太囚犯的肆意虐待和杀害,上尉和雷扎的这份“友情”在种种冷血的行为下似乎显得格外的有温,度和有力量。在雷扎屡次三番陷入险境时,上尉总是剧情极具张力,残酷之余却又笑料不断。严肃的大屠杀题材和黑色幽默融合得恰到好处,结局的反转也令人觉得很为震撼。
1)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:二战期间,犹太人吉尔斯在集中营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,被一位德国军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语。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,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,编造出上千个“波斯语”单词,军官在残暴的环境中对吉尔斯竟有了依赖,并开始袒护他,不料集中营中来了一个真正的波斯人...
D. 为何2020年上映的《波斯语课》会得到很多人的喜爱
和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《钢琴家》《美丽心灵》这些经典的犹太人和集中营故事相比,它并没有过多展现犹太人所受的苦难。甚至一些军队内部里的明争暗斗,互相倾轧,和科赫一本正经学习假波斯语的情节都十分的幽默。但随着剧情推动,主角看着同胞逐渐消失而自己踩着他们的名字苟活,那种绝望愧疚已经远远超过了生的渴望,影片才逐渐开始展现它的厚度。
1)电影的色调很冷,就像我们往常看到的那种二战题材那般,让人很容易代入那段残忍的过往。少有的暖色调,在男主抄写犹太人名单的昏黄灯光下,在烧掉名单的火焰中,在男主一个一个说出那2840个人名的暖阳里给人留下说不出的难受。而整个故事围绕男主,与德国负责集中营食物的军官之间。无论是德国军官对男主无条件的信任,偏爱,甚至冒险拯救,甚至在军官最后当着真正波斯人的面,无比激动地用假波斯语期望走向新生时,大型“社死现场”让很多观众心疼军官。
E. 广受好评的《波斯语课》为何上映就扑街
要知道这部电影是描述国外战争片,并且国外战争片本来受众群体就很固定,何况这还是一部侧面描写战争剧情片,所以尽管豆瓣8.3,烂番茄爆米花指数100%, 也没有能挽救它低迷票房,意思就是,电影是一个好电影,但是剧情,是一个小众剧情,喜欢人不多,所以上映以来,也才出了三百多万票房,像是拍很一般《唐人街探案》票房都比这个高,我们一边在豆瓣上面说,哎呀没有好看的电影,一边看到这个高分电影,实在是不感兴趣。
看到这个最后,我想,男主为了活着只能撒谎,撒谎只能用下一个谎言来圆,这个谎言越来越大了,如果来了真正波斯人,那他面对又是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