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 如何评价《八佰》这部影视作品
《八佰》,其实是四行仓库保卫战。1937年7月7日,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演习,当晚炮轰宛平城,29军奋起抵抗。卢沟桥事变后,八年抗战开启。8月,日军入侵上海。国民政府先后调80万人东进,和日军展开“淞沪会战。”
2个月消胡孙后,国军伤亡30余万人,决定撤退。至此,日军“三个月”的宣言,彻底失效。“淞沪会战”结束后,蒋介石命令顾祝同,派出88师留守,一来拖延日军进攻速度,二来展示中国形象,赢得国际社会支持。大军兵败如山,留下多少都无济于事。
最终,留下的只有一个加强营,再配备必要的特种部队,总共400多人,对外宣称有800人,驻扎在四行仓库。他们的领导人,是中校团副谢晋元。他们用麻包堵住大门,将楼拿链底的门窗全部封死,然后沿仓库两侧构筑沙袋工事,防止日军偷袭。
一座小小的仓库,成为30万日军中的血肉碉堡。他们血战6天,于11月1日才撤入公共租界,43天后,“南京大屠杀”爆发。这是上海最后的抵抗,也是中国人不屈的勇气。在名将如云的史册中,他们只是没有名字的小人物,但无数的小人物,才拼起波澜壮阔的抗日战图。
在民国,四大家族贪腐是真的,国军将领派系斗争是真的,小人物用血肉抵抗日军的钢铁洪流,也是真的。一切历史红线,可以用来审判大人物,但绝不应该否定小人物做搭的奋斗。他们只是被历史洪流裹挟,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。我不喜欢黑暗的民国,但尊敬每一个为国家、为民族牺牲的勇士。
② 八百影评
《八佰》讲述淞了沪会战末期谢晋元所率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的历史故事。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!
何香凝先生的一句“国人皆如此,倭寇何敢”印象最为深刻!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,战士们做好准备,将炸弹绑在自己身上,一个接着一个报着自己的名字和家乡,往下跳的那一幕,眼泪就止不住的流。太惨烈了,他们血肉唤醒的不止是苏州河对岸的国人。
还有银幕前的观众,国难当头民族气节显得尤为重要。电影拍出的战争临场感带来的最直观的震撼尤为强烈,很难想象自己身处这样环境下的时候,能不能做出这种牺牲自己的决定!看完以后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。
看看这安逸的社会,都是血与泪保卫而来的!中国崛起!人民团结!珍惜生活!勇敢面对!我敬佩的是在这个国家一盘散沙时每一颗冲上去粉身碎骨的沙子。牢记历史,勿忘国耻,爱我中华!
(2)如何评价电影八百谢晋元扩展阅读
《八佰》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,彼时,这场中日首次正面交锋已持续近三个月,上海濒临沦陷。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,奉命死守最后的防线——四行仓库。为迷惑日军、壮大声势,谢晋元对外宣称有800人,这便是“八百壮士”的由来。
预告呈现了震撼的战争场面,日寇从地面到空中轮番进犯,4天4夜战火硝烟弥漫不休。在武器装备、参战人数均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,四行孤军明知获胜希望渺茫,仍选择正面迎战。
为了最真实还原抗日战场的残酷,据烟火指导尹星云透露,本片仅地面子弹点便设置近5万个,超过10部大型战争剧集的总和;每个战斗场景,一般也会设置60个以上炸点。
而为了将这一切以最好的视觉效果呈现在银幕上,摄影指导曹郁使用了业内最顶尖的ALEXA IMAX摄影机,本片也成为亚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。
③ 《八佰》原型谢晋元,誓死保卫上海,最后却死于叛徒的手中,为何
这段时间《八佰》正在电影院上映,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中,谢晋元带领着他的“八百个壮士”留守上海的四行仓库的故事。这个战争片段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也激起了群众的爱国情怀。不知道你有没有去电影院观赏呢?
这四百多个将士们被称为“民族革命典型”,国家也授予了他们最高荣誉的勋章。也正是有像他们这样义无反顾的爱国志士们,中国才得以胜利,我们才能够有这么一个和平的年代。铭记,感恩!
④ 如何评价八百这部电影
《八佰》一箭四雕,管虎与委员长的默契
本答案从第二部分开始,内容会复杂一些,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,请看完,如果你无法理解超过1000字的文章,请谨慎留言反对。
第二部分讲电影最大的bug,第三部分讲如何用一段台词生造出一个根本没有的巨大转折(不是历史上没有,是剧情上就没有)
一
首先《八佰》不是历史片,也不是战争片,它是一部奇观片。
它与历史的差距,很多答案都说了,这里不多说了。单谈一下,导演跟委员长跨越八十余年的默契。
《八佰》拍的好,关键是题材选的好。
首先导演自己在宣传里也说了,一水之隔,喝着咖啡打着赌,就能观看真实战争的事件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这就是奇观,电影再把奇观放大一下,尤其纵身一跃、丈夫许国,确实直击人心,不单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,看着看着就落泪了。
其次,爱国主义,这是最容易引发共鸣的,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。
但是导演厉害就厉害在,它的爱国主义不是歌颂TG的,而是歌颂国军的,这样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观众也会喜欢,更进一步说,这都不是国军,是一种超越了党派、阶级的,每一个普通人的爱国主义,更高级的爱国主义。这一下B格就高了起来。
最后,因为不是歌颂TG的,还能跟飞将军孙元良扯上关系,而孙元良的儿子正是台湾著名演员秦汉,秦汉是谁?大家可能不太知道。但是在他那个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齐名的,他与秦祥林、林凤娇、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(星爷的大话西游里至尊宝还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),也就说他没准能影响金马奖哦。所以导演去台湾拜访秦汉。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个道理,此人和秦汉有一个共同点,在省内电影界影响力甚大,1999年到2014年,金马奖12次提名,9次获奖。
片中还有一个高笔,就是没提孙元良(委座本来是要把孙元良的整个八十八师都留下的,孙不干,最后留下400人),按此人的真实形象提,又逃跑又强奸的,秦汉不满意。不按真实形象提,国内观众不满意。不提,秦汉推这部片子时,还可以避嫌,等片子获奖了再找水军在省内给秦先生歌功颂德。所以,导演去拜访片中没有的孙元良的后人秦汉,却不去拜访片中主要人物谢晋元的后人。
⑤ 《八佰》杜淳饰演的“谢晋元”让大家刮目相看,你觉得他的演技怎么样
前不久,由管虎执导的抗战电影《八佰》一上映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,在新冠病毒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的今天,这部表达爱国情怀的电影意义非凡。如今《八佰》已经累积29亿票房,超过总票房28.84亿的《中国机长》,跻身内地电影票房总榜第十名。
杜志国的知名度并不高,但也算是老戏骨,演了很多电视剧,比如他曾在金庸武侠剧《连城诀》中饰演阴险狠毒的反派人物万震山,不知你是否有印象呢?现在对比这两父子的照片,别说还长得挺像。
⑥ 如何评价八佰电影
先说电影本身
电影本身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,剧情紧凑,演员演技都不错,欢迎体验还好
电影主色调是偏灰暗的,但是河对岸的租界色调明亮,这种对比造成的视觉感受很强烈,一边富丽堂皇,一边断壁残垣;一边纸醉金迷,一边尸横遍野。
对人物塑造很成功,逃兵也又让人无奈且动容的一面。一些性格软弱的人没有因为什么重大打击突然就变得铁血起来,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立体。
场景的打造以及特效我觉得是很走心的,可以说是上乘,惨烈的战争场面的表现也是我国战争片应该学习的。抱着炸弹排队跳楼那段我看哭了,当时面对日军装甲部队,而我军没反坦克装备,只能靠这种方法来反载具。不过有一点就是日军这个盾兵方阵攻城是不是有点…那些盾那么大缝隙,直接扔汽油弹不就行了,或者把炸弹绑在大石头上推下去,或者直接推一块大石头下去…
那匹白马(我没查到相关记载)如果是导演得艺术加工,我觉得是个败笔,或许这是导演想要表达某种情感的电影语言,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个红衣小女孩一样。但是作为一部想要写实的电影,这匹白马过于飘渺过于不真实,但它又和人物有联动所以是真实存在的,这很没必要。辛德勒的名单里小女孩的存在一点都不突兀不违和,但这匹马我认为有点违和。
再一个,结尾对冲桥用了比较大的篇幅,而且看得出来导演是想在这里达到情感上最大的升华。但我认为这里做一个小篇幅的描绘,用背景音乐代替枪炮声,做成一个悲壮又无奈的结尾可能更好,而情感的高潮可以放在去狙击的敢死队那边更好。
电影本身来说有一些瑕疵,但瑕不掩瑜,还是可以一看。
⑦ 电影八百评价
看了《八百壮士》后,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,这部爱国主义影片,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,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,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-军之撤退,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,即战四昼一夜,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。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,叫杨惠敏,自愿当童子军,父亲劝她回去,她不肯,说要让中国立起来。上海闹饥荒时,他去维护秩序,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,路上危机重重,可为了立志气,强民心她死也要去。
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,令人印象深刻。
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,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,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,八百壮士英勇顽强,打退多路进攻。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。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,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,将旗帜送入仓库。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。(孙爱军)
当时,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“不要饷、不吃粮、不怕苦、不怕死”的号令。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作文https://www.ZuoWenwang.Net/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,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,不贪生怕死,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。800个烈士,多么珍贵的“一笔财富”啊,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,我真惋惜埃这时,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,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?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?为什么要攻击中国,不和我们做朋友呢?为什么?为什么?难道,为了统治全世界,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?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?
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,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,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。失陷的国土,逃难的贫民,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。日本人,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?
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,那么,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,从现在起,我要发奋读书,让祖国更加强大!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,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。“……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,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。”此时此刻,宋祖英的《爱我中华》回响在我的耳畔,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。
⑧ 《八佰》读后感怎么写
思路:根据电影的情节展开,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感悟。
《八佰》电影是历史基础上面的真实故事,八百壮士世人皆知,95年前,1937年10月,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,第72军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“八百壮士”进驻上海四行仓库,孤军奋战四天四夜。
民族英雄谢晋元是广东梅州蕉岭县人,我们客家人,和我同属一个专区,可以说是我们的老乡,我为他感到自豪。谢晋元于1925年,从国立广东大学(今国立中山大学)毕业,投笔从戎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。
《八佰》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,我们中华民族因为日本人的侵略所承受的灾难。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,看电影的过程中,热泪横流,特别是看到我们的战士视死如归,身上绑着炸弹往楼下跳的时候,我止不住我的泪水。
抗日战争,我们中国人军队死了几百万。就是因为有这些英勇的勇士,才有我们的今天。一个国家,不能没有这些视死如归的勇士。中国有八百壮士的精神,中国才不会亡,我们中华民族才不会亡。
我记得以前有读过一本《世界战争史》, 书中有序,其中一句话,我印象深刻:“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”。这个世界,平静安宁的时候不多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争。中国现在经历了一些和平时期,但是战争危机始终就是在家门口,特别是现在,如果不居安思危,当战争来临时,可能就会措手不及。95年前,一个小小的日本,就让我们中国大乱十年。
《八佰》电影真实的再现了当时复杂的情况,河的一边是我军和日本人的殊死搏斗,另外一边是上海法租界灯火通明,歌舞升平,和平的生活依旧。我唯一感到安慰的是,在和平的法租界,我同胞奋勇支援一河之隔的我孤军将士。